江豚逐浪 一湖清水映平安

上饶市切实做好鄱阳湖区联谊联防联治工作

2025年04月17日 10:33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核心提示

春日的鄱阳湖畔,清波潋滟。

在余干县康山大堤江豚湾,被誉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正迎来最活跃的季节。它们频频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引得岸边游客阵阵欢呼。

“长江江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的稳定和栖息地生态的改善,是长江大保护成果的直观体现。”上饶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上饶市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高站位、高强度、高标准”为着力点,全力推进鄱阳湖区联谊联防联治工作,以“一湖清水”照映出“一方平安”。

高站位:织密责任网,定稳“平安锚”

湖区治理,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员行动”。

上饶市委、市政府将湖区安全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深入一线解决湖区治理难题,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队长”,全市构建起“市统筹、县主抓、乡镇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

责任清单层层分解,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联动格局:退捕渔民化身“江豚守护员”,志愿者组成“护鸟服务队”,700余人的民间力量与执法队伍并肩作战,共同开展巡查宣传、监管打击等行动;“智慧管控平台”让监管如虎添翼——无人机巡航、水陆两栖车巡逻、夜视仪监控,构建起“水陆空”无死角的立体防线。

此外,县际渔政部门联席会议的持续落实、信江流域司法保护协作协议的签订,打破壁垒,串起湖区治理的“生态链”。如今的湖区,部门联动“一盘棋”,执法监管“一张网”,昔日的治理难点正变为多方协作的“共赢点”。

高强度:利剑出鞘,斩断生态“黑手”

面对非法捕捞、采砂、猎捕等顽疾,上饶市以“零容忍”态度亮剑。

严打非法捕捞歪风,持续高压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352次,处罚金额61.35万元。公安机关查办非法捕捞刑事案件91起,法院审结涉鄱阳湖区非法捕捞案件14件。

狠刹非法采砂乱象,重点监控关键水域、交界区域及易发生小规模偷采地段,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有效遏制了“蚂蚁搬家式”非法采运砂活动。2024年以来,取缔非法私营砂场6家,审结涉鄱阳湖支流非法采矿(盗采河砂)案件8件。

重击非法猎捕行为,先后组织开展“打击破坏越冬候鸟和湿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清风行动2024”“鄱阳利剑2024”等行动,共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63起。其中,鄱阳法院审理的朱某欢等人在鄱阳湖区非法狩猎案入选全省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全省法院巡回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湖区的船舶乱象也迎来铁腕整治。106起船舶违规行为被查处,从非客船载客到消防隐患,每一项“顽疾”都被精准“拆弹”。

“现在湖面清爽多了!”一位周边居民的话,道出了治理的实效。

高标准:生态修复,绘就绿色“工笔画”

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水美、鱼欢、人和。

通过鄱阳湖渔业资源生态修复保护增殖放流活动,50万尾鱼苗跃入湖中,增加了水生生物种群数量,为江豚打造“丰盛食堂”;退捕渔民转型成立的巡护队,日夜守护着“微笑天使”的家园。

码头环境难题也一一攻坚:万年港码头按要求分区建设红石挡墙,增设沉淀池、集水池、洗轮池,加强洒水作业,保持全场干净卫生无扬尘。同时,对拆除的17座非法码头岸线进行了平整、复绿,铺设草皮超4万平方米。

该市通过建立健全《上饶市湿地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司法协作机制》,为湿地生态保护行政执法、公益诉讼、生态修复、会商研判等提供政策支撑;组织起草万年县退养坑塘湿地生态修复碳汇计量监测审核技术指南,编制《湿地碳汇司法保护实施方案》《万年县林业(湿地)碳中和试点实施方案》等多项方案,有序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此外,该市积极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推动退捕渔民就业,并全面落实退捕渔民参保政策。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录入系统的退捕渔民中,需要转产安置16889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全市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应参保2万余人,已全数参保,实现了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一湖碧水,两岸青山。今天的湖区,既是候鸟翩跹的乐园,也是百姓安居的福地。上饶市以“三高”举措书写生态治理答卷,让“共抓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