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服务中心是群众了解法院、表达诉求、寻求司法救济的第一窗口,也是法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阵地。为此,铅山法院积极拓展诉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将“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在诉讼服务中做深做实,努力提升诉讼服务品质。
精准服务:诉服“人工+智能” 紧贴民心办实事
铅山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一站式的司法服务,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不同的服务窗口和工作室,统筹材料收转、立案登记、优化营商环境专窗、诉讼费缴纳、查询咨询、诉讼保全、执行服务等,让诉讼更加便捷。诉讼服务大厅入口设置导诉台,选派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担任导诉员,对标“五星服务”,主动靠前,为来访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窗口引导、代为联系法官等服务,解决群众“摸不清门、找不到人”的难题。强化科技支撑,在诉讼服务大厅配备智能导诉设备,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提供诉状模板、诉讼材料清单等智能辅助,配备外网电脑、打印机,便于当事人当场制作、打印所需诉讼材料,避免当事人来回跑,将“最好的场所、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当事人。依托网上立案平台,大力推广、宣传网上立案方式,帮助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解决异地立案难题。2023年4月,当事人陈某来院咨询起诉离婚事宜,经导诉人员详细了解,被告居住在外地,铅山法院无管辖权,为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导诉人员指导陈某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成功实现网上立案,立案只需“网上行”。
多元解纷:扩大解纷“朋友圈” 共绘解纷“同心圆”
铅山法院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模式,依托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联村法官+”等平台,组建多部门联动调解小组,实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铅山法院通过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成功化解纠纷60多起。例如,2023年5月,一业主在交房后发现房屋存在问题,多次与开发商沟通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向铅山法院提起诉讼。考虑到业主诉讼金额不高,且急于入住新房。铅山法院在征得当事人意见后,立即将案件移送至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合住建部门,多次组织业主与开发商进行“背靠背”“面对面”协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业主高高兴兴住新房。
民意通道:开启民意”直通车“ 架起群众沟通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全面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司法诉求,铅山法院依托12368赣法民意中心及时回应群众司法诉求,2023年铅山法院共受理12368赣法民意工单82件,群众满意度100%。铅山法院创新思路,开辟司法服务新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司法资源,打造了集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司法服务等为一体的“铅法帮”平台,成立铅法帮青年女法官宣讲团和铅法帮青年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乡村、企业等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自主创建“铅法帮”微信小程序,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投诉信访等需求,专人负责答复。2023年以来,铅法帮成员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形式普法宣传30余次,通过“铅法帮”微信小程序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回复信访投诉10余次。2023年2月,铅山某公司向铅山法院提起诉讼后,想了解案件进展程度,通过“铅法帮”微信小程序留言,铅山法院在接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转办给案件承办人,并由案件承办人及时联系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知案件进展。主动对外公布24小时预约、咨询电话服务,由专人负责接听、答复,2023年以来接听当事人预约、咨询电话40余次。
延伸服务:弹好诉服“协奏曲” 谱写能动司法新篇章
主动适应当事人需要,提供预约延时服务,解决当事人时间冲突、紧急情况等问题。2023年3月,某公司诉讼材料尚未准备好,但情况紧急需要立案,便通过窗口预约,希望能在周末办理立案手续,根据当事人的预约,窗口工作人员在周末为其办理立案登记手续。组织多方联动,解决特殊群体诉讼难题。2023年5月,一位90多岁老人因家庭矛盾而无人照料,便前来铅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考虑到老人身体行动不便,沟通困难的特殊情况,铅山法院在了解到其诉求后及时与法律援助律师联系,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与其子女联系,在赡养问题未解决好之前原先负责照料的子女继续轮流照顾,解决老人老无所依之困境。积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结合法院“公众开放日”、微信公众号、广场普法宣传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模式,同时在诉讼服务大厅播放诉讼指南视频、摆放法治刊物、诉讼辅助系统,满足群众个性化司法需求。
践行宗旨,站稳人民立场。铅山法院将继续强化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诉讼服务工作质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