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通断头路到建设“口袋公园”,从污水处理厂扩容到停车场建设……今年以来,一场覆盖城市肌理、关乎民生福祉的更新行动,正让婺源城区焕发新活力。
畅通血脉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以前每天放学,清华路堵得水泄不通,电动车、私家车挤在一起,非常不安全。现在路宽了,还专门划了非机动车道,接孩子省心多了。”家住婺源城区的徐先生,看着拓宽后整洁通畅的清华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据了解,今年7月,婺源县投入1300余万元对清华路进行改造,不仅将原本狭窄的路面拓宽,还同步更换了老旧的雨水、污水管道,增设了人行道护栏和交通标识,让这条“上学路”变成了“安心路”。
今年,婺源县聚焦“出行畅通、环境宜居”目标,加码推进12个城市道路新建及改造项目,同步实施5个主干道绿化提升与照明改造工程。目前,已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4.07公里、雨水管网25公里。
见缝插绿 城市环境精致精美
“以前这里是块闲置的空地,现在改成‘口袋公园’,我们早上在这里打太极、晚上来这里散散步,日子过得很舒心。”在婺源县文博路永安路交口的“口袋公园”里,正在锻炼的李阿姨指着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笑得格外开心。
婺源县在城市更新中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布局”,以“300米见绿、500米入园”为目标,把城区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变成了市民家门口的“绿色福利”。截至目前,已在高铁站前山体、文公北路紫阳东路交口、清华路图书馆对面等地点建成9个“口袋公园”,总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
与此同时,婺源还通过“拆围建绿”“花化改造”“垂直绿化”等举措,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朱子大道武口桥头、朱子大桥南侧、广场北侧等8处地块,完成11万平方米的覆绿建绿;强化主干道两旁绿化层次、新增护栏绿植,打造立体景观。让整个城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真正实现“裸露地块整治全覆盖”。
民生为先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以前开车到紫阳公园附近办事,找停车位得绕好几圈,现在有了便捷停车场,太方便了!”市民程女士的体验,折射出婺源破解“停车难”的成效。自2023年以来,婺源县已新(改、扩)建紫阳公园智能停车场等8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854个;今年推进的老公路停车场项目,计划再添1016个停车位,届时将进一步缓解城区核心区域停车压力。
在公共服务领域,该县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城西污水处理厂提升及管网改造项目落地,让城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从2万吨跃升至4万吨,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全县已建成259个充电桩,覆盖公共停车场和主要景区;接下来,将向乡镇延伸,为新能源汽车车主解决“续航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