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横峰县司法局主动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各司法所深耕基层调解“责任田”,与法庭、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动,成功化解了一系列涉及民生、关乎稳定的矛盾纠纷,奏响了一曲曲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乐章。
联动发力:打通诉调对接“最后一公里”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不用打官司,我们的问题也能这么快解决!”10月14日,在龙门畈司法所和铺前法庭的联合调解室内,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双方在调解员的见证下,郑重签署了诉前民事调解书。原本因借款问题险些对簿公堂的两人,终于握手言和。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县司法局推动“诉源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矛盾,龙门畈司法所没有简单地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而是主动会同铺前法庭启动联动调解机制。调解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法庭法官密切配合,既从法理角度厘清借贷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又从情理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和情绪疏导,最终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种“司法所+法庭”的联动模式,不仅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精力,将矛盾化解在了诉前,更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快速响应:筑牢意外事件“防火墙”
基层矛盾往往突发性强、化解难度大。10月10日,岑阳司法所就面临了一起因意外死亡引发的重大纠纷。事件发生后,家属情绪激动,现场气氛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冲突。
岑阳司法所在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解骨干火速赶赴现场。他们一方面安抚家属悲痛情绪,耐心倾听诉求,给予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积极与涉事方沟通,厘清事实与责任。调解员们通宵达旦,连续作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情、理、法之间反复为双方寻找利益平衡点。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促成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签署了调解协议,成功将这起可能升级的突发事件平稳化解,维护了辖区秩序的稳定。
情感疏导:巧解家庭邻里“千千结”
矛盾纠纷不止于经济利益,更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情感与关系之中。10月11日,兴安司法所就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情感问题引发的纠纷,当事双方因情感纠葛长期积怨,关系紧张,影响了各自的生活和社区安宁。
面对这类“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矛盾,兴安司法所的调解员扮演起了“心理咨询师”和“和事佬”的双重角色。他们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分别谈话、协商等方式,引导双方敞开心扉,倾诉积压已久的心结。在充分理解双方情感诉求的基础上,调解员帮助其分析矛盾根源,劝导他们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处理关系。最终,在司法所的温情调解下,双方打开了心结,同意放下过往恩怨,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