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连续19年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优秀

2025年10月24日 17:44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十四五”以来,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立案数与“十三五”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8.8%、36.7%,扫黑除恶工作绩效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连续19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10月23日上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政法委(省平安办)联合主办的“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6场,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强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有关情况,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领导答记者问。

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平安稳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省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龚警官,咱们小区的小赵和小张最近总吵架,昨天还差点动了手!”近日,新余市渝水区社区网格员余小梅向在小区走访的社区民警龚锦华反映。龚锦华主动上门,分别与小赵、小张沟通,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详细了解矛盾根源,并邀约两人前往街道综治中心调解,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矛盾,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全省各地发生。

当前,全省范围内,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已建成1851个、建成率达100%,2500余个职能单位、2800余名调解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入驻100个县级综治中心,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化解矛盾纠纷,推动90%以上的矛盾纠纷问题在乡、村一级得到及时解决,“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排查—评估—交办—化解—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组织派出所联合基层组织、网格员等力量,上门入户深入排查矛盾纠纷135.8万起,按照“化解矛盾、排解困难、纾解怨气”标准实质化解133.6万起,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

我省进一步深化鄱阳湖区联谊联防机制,工作机制由环湖3个设区市12个县(市、区)延伸拓展至沿长江的4个县(市、区),组织开展驻点联合巡逻执法,全力保护湖区、长江流域治安和生态安全。

公众安全感上升至99.2%

2024年4月,习某在庐山市某饭店饮酒后驾车,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习某涉嫌危险驾驶罪,但因其具有自首、认罪认罚、无犯罪记录且犯罪情节轻微等情节,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虽无情,执法有温度。该案是全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类似紧贴民生需求的执法司法案例,在全省屡屡出现。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江西检察机关近年来坚决把好轻微犯罪“入罪标准关”,严格执行办理醉驾案件新规,对1715名不构成犯罪或依法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贯彻“宽”的一面时,我省对严重犯罪始终保持“严”的震慑,坚持扫黑与“打伞”同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5年来,全省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9个、恶势力犯罪组织24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04人,抓获“漏网之鱼”逃犯325名,查处涉黑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091件1322人。

为守护群众“钱袋子”,“十四五”以来,全省依法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洗钱犯罪,立洗钱领域犯罪案件180余起,立金融领域犯罪案件1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0余人,聚集式传销得到全面遏制,有效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随着平安江西建设深入推进,全省公众安全感由2021年的98.5%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9.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

社会安定、人民满意的背后,是全省各地全面加强“打防管控”,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加强公共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刷脸进门,智能安防小区让我们觉得很安心;网格员主动上门了解每家每户情况,让我们感觉很暖心。”家住庐山市西湖社区西拓安置小区的周先生高兴地说。

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是近年我省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的一项有力举措。至2024年,全省智能安防小区入室盗窃、高空抛物案,相比2021年下降66.8%,科技赋能安防成效明显。

科技之外,是“人防”的温度。“十四五”期间,全省各部门严格落实“护学岗”制度,联合多方力量“一校一策”落实上下学值守要求。同时,深化“护校安园”行动,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优化警力配置。目前,104所高校设立了驻校警务室。

为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精心“护苗”,江西法院首创“三教融合”教育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审判、宣教全过程。包括全省118家法院“一把手”在内的1670名干警到2226所中小学履职,开展多样化、沉浸式、内生式普法教育,助建平安校园。

平安法治基石更加牢固

法治,方能更好地守护平安。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建立健全平安建设领域法规体系,分别于2021年7月、2023年1月颁布实施《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并先后修订《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江西省反间谍工作条例》《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平安江西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全省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办理19万件法律援助案件,惠及30万人次。

我省还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成为我省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法宝。“十四五”以来,省市县三级1.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58.6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我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已建成民事民议的群众自治组织2万余个,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6500余个、35万余人,267万余名平安志愿者、85万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平安建设基层一线。

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守法护法、人人护平安的良好氛围。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已有21名英雄荣登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弘扬了浩然正气,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十四五”时期,平安江西建设成色更足、水平更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平安已经成为江西一张亮丽的名片。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