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车站的早点铺

2025年09月12日 08:22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那天整理书柜时,翻出一张老车站的旧照片,算起来已有10个年头了。它犹如一扇通往过去的窗,让我忍不住回望那个年代。

照片里,火车站不过是模糊的背景,真正的焦点落在火车站斜对面的早点铺。铺子外摆着几张简易木桌,我和朋友经常在那嚼着外酥里嫩的油炸葱油饼。画面里还有匆匆而过的行人、往来的出租车以及骑摩托车送站的身影——一切都浸透着对生活的热忱与期盼。

早点铺有些年头了。店面不大,里面勉强能塞下4张小桌。门口的火炉上架着一口油锅,旁边是用木板搭成的面案,上面撒着一层细白面粉。男主人身材偏瘦,不太善于交际,可做事很有耐心,一早上几乎不离案板。和面、醒面、擀面,再把面团按大小分成块,用手按成饼状,抹少许油酥,再把碎葱花均匀撒在面饼上……动作不紧不慢,自有节奏。饼入油锅,男主人用长长的筷子翻动逐渐膨胀的面饼,起起伏伏,待面饼两面炸至金黄时用笊篱捞出锅。那一刻,葱香四溢,酥皮之下藏着说不尽的柔软。

店内,女主人正麻利地招呼客人、包馄饨、做丸子汤。头顶的白炽灯照着她翻飞的双手,单是那手包馄饨的手艺已让我看呆:小勺挑馅,掌心一搭一卷,三指捻出燕尾,手腕旋转间,两翼舒展对折似元宝的馄饨就一个个窝在了竹篾子上。馄饨下锅时如白鱼游水,在骨汤里翻腾几下便涨得饱满。片刻,红油辣子在汤面晕开,浮起点点金光,再撒一把香菜末,热汤裹着香气直往人鼻尖钻。

“来了!快进屋坐。”每次人才走到门口,女主人的招呼声就已传来,“先来两块油饼,一碗馄饨汤,不够了再要!”她一边利落地把油饼装盘递给客人,一边转身就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汤放在桌上,有时还会配上一碟自做的小咸菜。这样的早餐简单,吃起来却很过瘾。

清晨是老车站人员最密集的时候,等熙攘的人潮渐渐散去,我和同事值完勤,总会拐进这家早点铺。一碗热乎的馄饨汤,就着一口酥软的葱油饼,浑身的疲惫仿佛都被熨帖了,只觉得美好的一天,就该这样开始。

时间久了,和这对夫妻也渐渐熟络起来。他们是河南驻马店来的,带着家乡的手艺在这儿扎了根。最开始的时候,天不亮就见他们支起了摊子。就凭着这份勤快和实打实的味道,早点摊总排着队。熟客们大都是车站职工家属,大家都知道,这两口子做生意不耍滑,饼足称,油干净,吃着踏实。

后来,他们租了门面房,生意越发红火,老家的亲戚也过来帮忙。尤其是每周六,人还未走出车站,就能看到一圈人围在早点铺旁。

时光匆匆,自从我工作调往外地,便很少再回去,自然也成了早点铺的稀客。

最后一次光顾早点铺,是朋友带我去的。我们进去后挑了个位置坐下,我望着那锅冒着热气的骨汤,早已垂涎三尺。

“两块葱油饼,一中碗馄饨。”我面带微笑点单。鬓角已有少许白发的男主人似乎认出了我,特意让女主人在我碗里另加了丸子,没有多余的话,可那份淳朴的热情依然不减。

通过朋友,我得知夫妻俩通过辛勤工作已经在本地落户,还买了新房,儿子上了高中,生活的美好正在他们面前铺陈开来。

随着铁路布局的调整,老车站终究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提着行囊的匆匆身影,那些进站时的叮咛、出站时的欢颜,都封存于旧照片中,成了泛黄的记忆。偏偏有个念想固执地冒出来,那家早点铺,会不会是唯一没被岁月改变的例外?

也许他们仍守在那里。清晨的油锅依旧沸腾,男主人在晨光中低头揉面,女主人的笑声混着饼香飘出巷口……

回首望去,人间烟火依旧缭绕。

  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