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收藏

2025年09月11日 07:37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教师节,街上的花店又开始忙碌起来。初秋的凉风混着各种花香,直往鼻子里钻。路过一家花店,忽然想起我初中的语文老师陈老师就住在附近,如今算来,怕是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记忆中的她,中等身材,戴一副红框眼镜。她讲课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一字一句都能直抵人心。

脚步顿了顿,我推开了花店的门。捧着一束康乃馨和百合组成的花束,循着记忆中的路,向陈老师家走去。记忆里的巷子好像变窄了,青石板路被踩得溜光水滑,两边的老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当年的门牌号还在,小院的木门还在,我犹豫着抬起手,扣响了门环。

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老人腰背有点佝偻,白发如芦花,只有那双眼睛还透着记忆中的威严。“你找谁?”她问。我有点期期艾艾:“陈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她眯眼打量着我,忽然笑起来:“哦!想起来了,你是小裴!咱们可二十多年没见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陈老师看出我的窘迫,连忙侧身招手说:“进来坐,进来坐!”

陈老师家的小院不大,方方正正,却种满了花草。屋檐底下整整齐齐摞着书,全拿塑料布细心盖着。木桌上摊着一本《诗经》,书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陈老师招呼我走进她的书房,她打开屋角的一个大柜子,只见里面层层叠叠,摆满了泛黄的本子,每一摞本子上还编了号。陈老师按图索骥,良久,抽出一本泛黄的作文本和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上面写着:99届裴。

“喏,你的。”她递给我,“你们当年的作文本,我还留着呢。”

我双手接过,翻开第一页,是歪歪扭扭的标题《我的理想》,第二页是《春天的发现》,第三页是《雨巷》……一直翻到一篇《母爱》,我写母亲“黑发里藏着几根银丝”,她在下面勾了波浪线,旁边批:“观察入微,然‘藏’字不妥,银丝何需藏?光明正大才是。”最后一行,她写道:“你有天赋,不要放弃写作。”陈老师改作文一向极仔细。每遇佳句,必以红笔圈出,旁批“妙极”;若有疏漏,则细细修正,末了总缀一二鼓励之语。我的作文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她的笔迹,有时红字写得比我的蓝字还多。

回忆瞬时涌上心头。那句话,她当年写在作文本上,而我竟从未注意——那时急着看分数,瞥一眼后,就没有再仔细去看批语,更忘了当初的作文本居然被老师收藏着。

我又打开了陈老师递过来的信封,里面是几朵压扁了的干牵牛花,红的、蓝的、紫的。一下子,我就想起了25年前的那个教师节,我们几个同学商量着给老师送礼物,几个农村孩子,囊中羞涩,又想着花钱买了礼物老师肯定也不会收,我便在上学路上随手摘了几朵颜色不一的牵牛花……“这是你当年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陈老师看着我,笑眯眯地说。

我紧紧攥着那只信封,内心五味杂陈。原来真的有老师会珍视学生这样小小的心意,一藏多年,从来都不舍得丢弃。

坐在小院,我和陈老师聊了很多。说起以往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都活得堂堂正正。”她眉眼间都是自豪:“我的学生就像蒲公英,随风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稳稳扎根。”

的确,陈老师是出色的园丁,她用爱与知识,和风细雨地浇灌一茬又一茬小苗——这些小苗怀揣老师给予的火种,去走更远的路,去照亮更远的地方。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