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警察》杂志:守望山水间的“诗和远方”

2025年09月05日 07:21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在赣东北大地,上饶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山水之间。在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三清山的奇峰怪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若仙境;鄱阳湖的浩渺烟波,水天相接,尽显壮阔之美;望仙谷的悬崖民宿,错落有致,宛如隐居桃源……上饶正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随着文旅产业的兴起和游客数量与日俱增,如何保障游客安全和旅游体验,成为摆在上饶公安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上饶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旅游警务工作举措,为这片美丽的山水注入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绘就了一幅平安与美景相互交融的动人画卷,守护着每一位游客的“诗和远方”。

云端护平安

位于上饶市东北部的三清山有着独特的花岗岩石柱和山峰,栩栩如生的花岗岩造型石与丰富的生态植被、远近变化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同时,它又是一座经历了千年人文浸润的道教名山,迄今1600余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早些年,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常态,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在核心景区建成三座警务室,分别是海拔1396米的杜鹃谷警务室,位于三清山南部天门群峰腹地、海拔1261米的梯云岭警务室,以及北部三清宫旁、海拔1533米的三清宫警务室。警务室常年被笼罩在云雾中,所以被人们称为“云中警务室”。3个警务室共有12名民警和辅警,确保一年365天24小时值守,为这片200多平方公里的仙境胜地筑牢了安全防线。

杜鹃谷警务室借用景区管理局的两间小房依山而建,门口就是一节节山路,空间很拥挤却“五脏俱全”:接待室里,两张办公桌占据了有限的空间,仅能容纳寥寥几人站立;卧室里,两张上下铺床和警用装备柜几乎将空间填满。装备柜里满满当当,氧气包、一次性雨衣、雨伞、常用药品医用箱等一应俱全,时刻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 

山上的气候变幻无常,一年之中,山中有200多天降雨,潮湿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山风呼啸而过,室内湿冷异常。“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山上所有房屋都没有安装空调。”三清山公安分局景区治安网格负责人朱震说,“只能夏天吹风扇,冬天靠电热毯和取暖器。”

尽管环境恶劣,却无法阻挡民警们守护景区的坚定步伐。在前几年的“巨蟒峰损毁案”中,3名外地攀岩游客在巨蟒峰上打入26颗岩钉,对岩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严重损毁。“接警后,我们带着无人机,从山下的派出所出发,先坐索道,再沿栈道一路飞奔赶到现场。”回想起当时出警的过程,三清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薛建华颇有感慨,“又累又费时间。”后来,该案还作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数据库收录。 

现在,杜鹃谷警务室离巨蟒峰只有10多分钟的徒步路程,不仅安装了坚固的护栏,还有视频探头和电子报警器实时守护。一旦有人擅自跨越护栏,报警器便会立即报警,民警在警务室就可通过视频监控观察现场情况。“有了‘云中警务室’,不论是游客走失、突发疾病还是各类纠纷,我们都能迅速响应、妥善解决。”三清山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徐德炳介绍说。 

从杜鹃谷警务室沿着阳光海岸栈道前行,一路上,机灵可爱的小松鼠“无视”游客,不断在林间穿梭跳跃。据徐德炳介绍,自“云中警务室”成立以来,在这片拥有丰富多样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大山里,从未发生过一起小动物被伤害事件。景区的160余个语音广播也会时刻提醒游客不要投喂伤害小动物,并严防烟火。 

此情此景引来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看着倚在高空栈道崖边拍照打卡的游客,不禁让记者担心他们的手机不小心就会掉下山去。“这个不用担心,”同行的三清山公安分局景区治安网格负责人朱震回答道,“景区里有专门聘请的‘蜘蛛人’,免费帮大家捡手机。”

多年的巡山经验,让“云中警务室”的民辅警们对山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了如指掌。“我们每天走一两万步是‘家常便饭’,多的时候三四万步,”梯云岭警务室民警章军华说,“上级每年超额给我们配发5双鞋子,都走破了。” 

此外,民警还考取了导游证,看似相似的树木与山路,在他们眼中都可以成为定位参照物,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遇到游客需要救助时,只凭一张照片就能轻松地从周边环境判断出准确地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三清山公安分局将警务室、景区管理人员、环卫工、导游、挑夫、轿夫、商家等组织起来形成网格,大家信息互通,紧密协作,共同为景区的平安稳定贡献力量:山南边的导游发现游客遗失身份证,山东边的环卫工人捡到后,会迅速送到索道站;阳光海岸的轿夫发布走失老人的照片,帐篷营地老板即刻回应,称老人在日上山庄;民警反馈飞仙谷指示牌脱落存在安全隐患,景区管理局立刻安排人员前往维修……

智慧民宿+

今年5月的一个深夜,三清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浙江王女士打来的报警求助电话,称她与独自来三清山旅游的女儿失去了联系。接警后,民警立即打开“智慧民宿+”管理系统,仅用五分钟就找到了在杜鹃谷景区帐篷营地内安然熟睡的女孩。王女士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连声感激景区民警的高效守护。 

“正是依托‘智慧民宿+’管理系统,每位入住游客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以快速完成登记,信息同步汇入系统。”三清山公安分局景区治安网格负责人朱震介绍说。近年来,三清山的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高峰时期数量多达 330余家。然而,民宿点多面广、位置分散,且多数为民房改造,经营模式灵活多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旅游旺季时,游客办理入住手续常常需要排长队等待,部分民宿经营业主为图省事,不按规定登记旅客入住信息,导致公安部门难以掌握准确底数,监管难度加大,给景区治安埋下了隐患。 

为进一步规范民宿管理、优化旅游环境,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智慧民宿管理工作,投入大量精力研发了“智慧民宿+”管理系统,悄然改变了民宿管理的传统模式。民宿经营业主只需在线注册该系统,后台便会自动生成专属二维码,游客在抵达民宿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便捷地自行登记上传身份信息。随后,系统自动快速核实信息,让游客轻松完成入住登记。尤其是在节假日客流量大时,游客还能提前扫码登记,到店后直接分配房间,有效避免了扎堆等待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前台办理效率。 

“这个系统具备住客远程登记、智能分配房间、业主前端操作、公安后台统计等特点,”三清山公安分局金沙派出所所长吴田田说,“之所以推广得这么成功,就是因为免费又实用。”三清山公安分局充分考虑民宿经营成本,通过政府主导搭建平台,不向民宿老板收取任何系统使用和维护费用,将信息化管理的便利切实传递给每一位经营者,从而让他们能够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品质上。在景区经营民宿的欧阳老板感慨道:“以前登记信息要花费不少时间和成本,现在有了免费的智慧系统,既省心又省钱。”

在三清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液晶显示屏上清晰地呈现出各民宿、酒店的实时入住情况。“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公安部门能够精准掌握各类信息,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人工登记失误或信息滞后带来的管理漏洞。”三清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薛建华介绍道。

据了解,该系统不仅具备基本的住宿登记功能,还涵盖安全管理、服务监督等多个方面。对于民宿和酒店方而言,能通过系统实时查看消防设备状态、安全通道情况等,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公安部门也能借助系统对民宿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远程指导和监督,定期推送安全培训资料和管理规范。系统还面向游客提供在线评价功能,对住宿体验进行反馈,促使民宿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如果游客在住宿期间遇到问题,可通过系统直接向警务室求助,从而实现民警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困难。此外,系统还具备通告发布、风险预警等实用功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如今,“智慧民宿+”管理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每个入驻帐篷、民宿如同嵌入安全网络的节点,在提升民宿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公安机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套系统已经成了公安、民宿老板和游客共同认可的‘三赢’举措,”三清山公安分局局长刘道胜笑着说道:“大家的‘诗和远方’就能走得更安心。”

警航护蓝天

“太震撼了,警察无人机在景区上空盘旋,不仅让我们感觉安全感满满,还从另一个视角欣赏到了望仙谷的壮美景色!”7月5日,在望仙谷景区,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先生兴奋地说。这背后,便是上饶市公安局广信分局望仙派出所创新旅游警务模式、利用警航力量为景区保驾护航的积极实践。近年来,“科技服务警务”已成为上饶市公安机关的发展共识,尤其是将警用无人机技术与警务工作深度融合,更是走出了“基层可应用、发展可持续、经验可复制”的上饶警航发展新模式。

望仙谷原是一片废弃的矿山,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山谷景区开发,如今以独特仙侠风格而闻名。这里的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沿着蜿蜒的峡谷蔓延开来,峡谷内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清新的空气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朴而神秘的画卷。尤其是居住在峭壁之上的悬崖民宿,清晨醒来,云雾缭绕,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每逢节假日,望仙谷的日均客流量可达2万余人,公安机关的传统巡逻方式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为此,望仙派出所利用警用无人机化身“天空之眼”,实现了“传统步巡车巡+科技赋能警航”的优势互补。

“警航充分发挥视野广、机动灵活、反应快速的优势,弥补了基层警力短缺、突破了环境限制,提升了治安防控效率。”望仙派出所所长宁波介绍说。每天,民警都会操作无人机从景区警务岗亭起飞,沿着蜿蜒的峡谷、热闹的岩铺老街、高耸的悬崖民宿区域等重点部位进行高空巡查。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可360度旋转拍摄,精准捕捉到景区内人员聚集、违规攀爬、游客走失、交通拥堵等安全隐患,并将实时画面清晰传输回地面指挥中心。 

据了解,为致力实现全市警用无人机的高效指挥调度、科学运行管理以及多元警务应用,上饶市公安局专门设立了“警航办”,明确由特警支队牵头负责指导全市警航建设,市县两级设立警航大队、警航中队等专职机构,形成了“市局统领、区县指挥、基层响应”的三级警航架构,并建成全市警用无人机空地一体指挥调度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对各地的警用无人机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 

“警航的应用,已经将警情响应速度从‘按分算’压缩到了‘按秒计’。”上饶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大队长程万斌介绍说,全市公安机关还会定期对“飞手”开展实战培训和比武,重点培养基层“无人机+警务”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有部、省级无人机教官3名、专业飞手1080名,其中持有警用无人机证94人、民用CAAC无人机证390人。全市警航飞行架次共计12.3万余次,飞行时长5.54万余小时,飞行里程达140万公里。

“警用无人机降低了人力巡逻投入,优化了警务治理成本。”程万斌表示,“对群众而言,‘全域守护’ ‘快速响应’能带来更直观的安全保障,实现了警务效能释放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的双向奔赴。” 

从三清山的奇峰峻岭,到鄱阳湖的浩渺湖面,再到望仙谷的仙侠世界,上饶公安不断提升旅游警务效能,让“警察蓝”成为上饶旅游最美的底色。他们在山水间坚守,在科技中探索,在服务中前行,为游客创造了安全、有序、便捷的旅游环境,让每一位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踏上归程。

  来源:上饶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