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大早,两台挖掘机开进上饶市广信区花厅镇洋塘村毛家村民小组,趁着早上天气凉快,抢抓工期挖土作业。
村民林桃先站在自家门口,笑得合不拢嘴:“盼了一年又一年,这条路终于动工了。以后收茶叶的大车能直接开到村里的茶园,我们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
洋塘村是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驻村对接帮扶单位是上饶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郭安介绍,毛家村民小组有条400米长的村道,是该村民小组1036名村民唯一的进出通道。近年来,洋塘村发展起2000亩茶园,建起洞藏酒厂、办起制袜厂,“快递进村”也成了常态,但是狭窄的村道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了,大家都盼着对村道改造升级。
花厅镇党委书记王伟介绍,镇里在民情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需求后,把毛家村民小组修路一事写进民情账本,并通过争资立项,筹集到40万元资金。
“我们经过现场调研,发现这条路20余年没有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拥有的小轿车越来越多,道路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王伟告诉记者,虽然修路的钱有了,但是要拓宽道路并不容易,因为路两侧全是民房,涉及50多户村民要退让门口路沿、台阶、围墙等。村里有个传统观念,就是家门口寸土不让,这个“心墙”比砖石更难拆。
“千里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当地政府与驻村帮扶单位决定活用“六尺巷”故事赋能基层治理。今年8月初,在毛家村民小组祠堂门口,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夜话”拉开帷幕。镇、村干部把印有“六尺巷”故事的小册子发放到村民手中,声情并茂讲述故事中蕴含的“你谦我让”道理。同时,驻村干部、村“两委”一同协调召开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把“道路修不修、围墙拆不拆”的表决权交给群众。最终,村民一致同意拆墙修路。
鉴于“表决容易,落地执行难”,镇政府携手驻村帮扶单位,组建了一支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有声望的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等人员组成的工作队,进门入户讲道理、谈感情,终于让村民从寸土不让到主动拆墙。
首个拆掉自家院墙的村民杨加水成了榜样。“拆墙修路,积善行德,不能因为我家院墙挡道,修不了路。”紧随其后,杨加水的邻居毛耀军也主动拆墙让地。两家主动“退墙让路”,暖化了村民坚固的“心墙”。短短一周,50多户村民陆续在让地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王伟感慨地说。为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镇里还请来第三方测绘,统一设计排水沟,把村民的“后顾之忧”解决在动工前。
8月2日,挖掘机正式进场,如今,这条长约400米的道路由3米拓宽至5米,最复杂的地段也保证了4米宽,预计10月份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
“六尺巷”的故事,今天在洋塘村有了新注解。该镇将把“六尺巷”蕴含的你谦我让美德,推广到更多治理领域,同时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对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发展事,让大家一起来商量,想办法、出点子,为群众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做到听民声、集民智、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