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这片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土地,铭刻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印记。从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到抗战时期军民携手共御外敌,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每一寸土地。
岁月流转中,红色传承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弋阳县公安局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以大走访听民声、“警格+网格”解民忧、非遗文化强宣传,在平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续写着动人篇章。
1938年春季的弋阳乡间,江西省妇改会的妇女宣传队队员们踩着泥泞穿梭各村,调查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通过宣传将抗日的火种播撒到每个角落。
今年7月13日,弋阳县公安局民警舒圣刚踩着泥水走进朱坑镇童大爷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老人的诉求。
“大走访是对军民双向奔赴的当代诠释。只有民警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大家的急难愁盼。”弋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万勇的话,道破了这份传承的深意。抗战时期,省妇女指导处带领全县妇女开垦农田,将收成悉数捐给抗日将士,军民同心的暖流抵御了寒冬。如今,弋阳县公安局以公安巡村、村村见警延续这份热忱。全局民警入村恳谈,通过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坦诚交流恳谈,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
当年军民协作的智慧,在化解矛盾时依然闪耀。1938年,弋阳各抗日组织为整合力量紧密配合,小事共商量的传统让团结的纽带越系越紧。6月28日,在南岩街道龙门湖社区,居民黄女士与汪先生因楼道杂物堆放问题争执不下,民警刘军华一句“当年村民都齐心协力送军粮,都是一个村的哪有解不开的结”,瞬间化解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刘军华的调解下,问题很快被解决。
这种治理智慧已升华为“警格+网格”的融合机制。弋阳公安将全县划分为19个大警格、51个小警格,160名警格管理员带着巡村日志深入基层,与网格员、志愿者织密治理网络。
宣传战线的接力同样精彩。1938年,弋阳救亡剧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点燃军民救亡热情。而今,弋阳腔非遗代表传承人和民警共同创作反诈快板,无人机盘旋在田垄上空广播,“乡村大喇叭”里情景剧台词朗朗上口——当年剧团的铜锣声,已演变成新时代的科技宣传声浪。
漫步弋阳街头,警民和谐的画面处处可见。这些温暖瞬间,既是对“可爱的中国”美好愿景的呼应,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情礼赞。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弋阳公安正以更坚实的步伐,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续写着平安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