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的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安全与通行效率。今年以来,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吉安西中心(以下简称吉安西中心)在车辆救援大队吉安县驻地试点运行“警路医消”综合救援点。这个整合高速民警、医疗急救、消防救援、综合执法监督等多方力量的“救援综合体”,正以“前置资源、协同作战、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破解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难题,为公众出行筑起一道“快反应、高效率、有温度”的安全防线。
救援资源“往前挪”
“每缩短一公里距离,就为生命多争一分希望;每提前一分钟抵达,就给安全多添一重保障。”综合救援点的核心突破,在于将救援资源“往前挪”。车流高峰期间,事故拖运车辆、交警巡查车、医疗急救单元、消防破拆装备及重型救援设备集中前置部署,平均作业距离较以往减少15公里。
节假日等高峰期24小时值守的联合办公模式更让各部门实现“一键同步出动”,一旦发生事故,养护救援部门负责安全围挡和事故车辆拖离,高速民警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医护人员同步开展伤情评估,消防力量随时准备破拆救援,省去层层转接的“时间空窗”。数据显示,试点以来救援点5分钟出警率95%,较传统单一救援模式提升近30个百分点。
分级分类“对症开方”
科技赋能让救援效率再上台阶。救援点依托的智慧信息平台,如同一个“千里眼+顺风耳”的指挥中枢:数百个公共视频实时捕捉路面异常,沿线的气象监测设备提前预警恶劣天气风险,数据信息实时推送至各岗位人员的手持终端,“云端研判—地面执行”的闭环,让救援行动更精准、更高效。
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救援点推行的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展现“对症开方”的优势。危化品泄漏事故,优先联动消防专业队伍携带防爆设备处置;人员被困事故,立即启动“接力护送急救”模式,医疗团队在救援现场初步处理后,由交警开道护送伤员至最近医院;轻微剐蹭事故,则通过“快速定损、线上理赔”流程缩短现场停留时间。
救援不只有速度,更有温度。救援点内设的服务站,成为受困司乘人员的“临时港湾”。饮水机、充电宝、应急药品足量备齐,司乘人员遇恶劣天气滞留时,工作人员会送上热食简餐和心理疏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