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气温持续攀升,青少年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季。为切实保障市民生命安全,上饶市公安机关紧扣职责使命,坚持“预防为主、宣教先行、科技赋能、联动共治”的原则,全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有效遏制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为全市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筑起防线。
“人防与物防”双保险
筑牢水域安全屏障
“警察叔叔,我们这就回去。”近日,在广信区一水塘边,两名正在游泳的学生,在巡逻民警的提醒和耐心劝导下,上岸离开。
炎炎夏日,我市各水域旁防溺水警示声不绝于耳。为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已全面启动动态巡控防范机制,针对午后、傍晚、节假日及暑期等溺水事故高发时段,开展高频次巡逻,及时劝阻野泳、戏水等危险行为。
“我们主要采取‘车巡+步巡+驻点值守+视频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布警,显性用警,对重点危险水域实施‘高峰勤务’,切实提升巡逻密度和见警率。”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公安机关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夏季治安防控重点。通过强化部门联合、网格联动,对辖区重点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是对历年发生过溺水事故的水域进行重点勘察。同时,指导督促山塘、水库管理方及涉水经营单位落实主体管理责任和安全措施,全面堵塞隐患漏洞。全市推行“一点一策”精准管理,明确“水域水情、隐患整改、包堤责任、巡查任务”四个清单,有效提升整体防控效能。
“我们还组织发动派出所民警、乡(镇)村干部、网格员对全市各辖区内6000余个防溺水‘四个一’工程点位开展了‘回头看’。”该工作人员强调。在物防设施建设方面,公安机关重点对这些点位的警示牌、救生圈、安全绳、长竹竿配置情况进行了再排查、再梳理,确保点位全覆盖、要素无缺失。
针对新增的560余处重点危险水域,公安机关已按照统一标准制定建设清单,由各县(区)落实属地责任,进行四个一工程建设。同时,加装防护栏、更新救生设备等工作同步推进,确保应急救援设备随时处于可用、能用状态,为生命守护提供硬件支撑。
而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则来自多部门联勤联动。我市公安、教育、应急等部门通过加强对全市游泳场馆、临时搭建游泳池等地安全设施的指导,最大限度降低游泳池安全隐患风险。同时,与消防救援、120急救中心及民间专业救援力量紧密协作,制定精细化、场景化的溺水警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指挥调度、现场封控、专业救援、医疗急救、后勤保障等全流程,确保一旦接报溺水警情,指挥中心能一键启动相关预案,各方力量快速联动响应。
科技赋能智慧预警
打造全天候防护网
“某某同学,你已进入危险水域,请立即离开!”在玉山县的某水域,一套智能系统正通过远程喊话,及时劝离靠近水边的学生。
“这正是玉山县公安局创新的‘5G+防溺水告警系统’。”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5G技术,构建起“识别—预警—干预—救援”的四级闭环防控体系。一旦系统识别到学生靠近危险水域,便会立即启动声光警报和语音告警。民警随即通过高清探头确定位置,并利用高音喇叭远程喊话劝阻。同时,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同步推送至家长、学校及网格员,多方联动,迅速劝离现场学生。处置结果最终反馈至学校和家长,形成高效的“家庭—校园—社会”联防链。
智能预警设施的部署成为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支撑,科技防溺水的探索在全市多点开花:德兴市建成涵盖前端设备、平台及应用的一体化智能系统,于16乡镇部署多个摄像头和警示音柱。鄱阳县、广丰区则利用警用无人机巡航危险水域,播报警示并配合地面巡查,构建“空巡+地联”立体防控……
“传统巡逻需要半小时的路程,警用无人机几分钟就能覆盖到位。”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依托全市警航建设,无人机远程巡查大大加强了对危险水域的摸排效率和覆盖范围,使我市防溺水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智能。
宣教入心应急提能
构建全民防护体系
“憋气大赛,开始!”今年4月开始,为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我市各地各部门创新形式,深入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在余干县,一堂别开生面的“花式”防溺水安全课走进校园:学生们在“憋气大赛”中亲身体验溺水的窒息感后,民警们趁热打铁,顺势科普“防溺水六不准”,揭示野外水域平静水面下的致命风险,并现场澄清“手拉手救人”“游泳圈万能”等常见误区。真实案例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
这是全市防溺水立体宣教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防溺水“1+4+1”工程(“同上一堂防溺水课”+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建设+游泳教育普及“水花行动”)。各地巧妙利用课余时间、家长会等契机,向学生和家长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定期推送省公安厅的“同上一堂安全课”,同步开展知识竞赛,确保做到安全教育的全覆盖。“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学生,我们严格落实‘公安、教育、社区、学校、班级、家长’六级联动包保负责制,上门宣讲,压实监护人安全监管职责。”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我市各部门采用“横幅挂起来、屏幕亮起来、宣传车跑起来、儿歌唱起来”形式,宣传“声”入人心。创新开通“乡村小广播”,在上下学高峰及节假日常态化播放防溺水音频,全面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今年以来,全市公安已开展进校、社区等防溺水宣传4000余次,全市中小学发放安全告知书30多万份。
在“水花行动”游泳教育普及方面,各县区与教体局等部门紧密协作,积极组织暑期游泳培训,让孩子们掌握游泳技能和自救本领。“现在有了正规泳池和教练,孩子就不会偷偷去游泳,我们终于放心了!”德兴市一位参与培训的学生家长欣慰地说。
“防溺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下一步,我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防溺水工作,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智能预警水平,发动群众构建群防群治格局,以更严密的防护网络、更扎实的工作举措,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