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员”孟文辉:每化解一个矛盾,就为社会和谐多系上一粒纽扣

2025年07月11日 08:37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在横峰县,有这样一位民警,他扎根基层29年,用真情和智慧化解了无数矛盾纠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矛盾纠纷终结者”。他就是横峰县公安局兴安派出所的孟文辉。他带领着一支年轻的民警队伍,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一个个“矛盾结”变成了“和谐扣”。

小纠纷里练“绣花功夫”

 横峰县兴安华城赵一鸣零食店门口,摊贩云集,摊位纠纷时有发生。今年5月,摊贩王某因争抢摊位与张氏夫妻发生激烈争吵。王某在愤怒之下,三次拨打E呼即办工作热线,谎称张氏夫妻患有严重肺结核,要求相关部门核实。这一不实言论迅速在摊贩群中传播,给张氏夫妻的生意和精神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起棘手的纠纷,孟文辉没有简单地采取行政处罚手段,而是带着徒弟吴文良展开“三步调解法”:先联动城管部门核查健康证破除谣言,再组织双方核算实际损失,最后引导汪某在微信群公开道歉。“调解不是非黑即白,要像绣花一样找准每根线头。”在孟文辉指导下,吴文良创新采用“分期赔偿+信用承诺”方案,最终化解僵局。这起看似不可调和的摊位纠纷,让年轻民警学会了如何在刚性执法中注入柔性智慧。

家庭矛盾的“心理破冰”

 5月23日晚,县公安局兴安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称女婿程某在岳父家闹事。当民警控制住酒后失控的程某后,孟文辉并未急于处罚,而是带着“95后”民警左佳俊展开深度溯源。面对这起家庭纠纷,孟文辉没有简单地处理程某的违法行为,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家庭矛盾。他分别与程某、程某妻及其父母进行谈话,了解双方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在得知两人两人育有一对子女,且女方仍然愿意与程某共同生活后,孟文辉决定从挽救这个家庭的角度出发,启动“三维调解”机制,联合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邀请社区干部搭建沟通平台,指导年轻民警用“共情四问法”打开心结。

“您还记得恋爱时的承诺吗?”“孩子需要怎样的父亲?”这些直击心灵的提问,让程某在调解会上90度鞠躬道歉,表示愿意改正,并承诺以后少喝酒、相信妻子、尽好家庭责任。最终,这起濒危的家庭纠纷在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一个家庭得以挽救。

看着破镜重圆的家庭,左佳俊感慨地说:“调解不仅是化解矛盾,更是修复破碎的关系网。”

专业壁垒前的“调解艺术”

 4月初,县医院急诊科发生了一起医患纠纷。患者李某因摔伤就诊,接诊医生根据其伤情给予了相应的治疗。然而,李某认为医生没有按其要求输注抗生素,导致伤处肿胀无法上班,要求医院赔偿。

 面对这起医患纠纷,孟文辉迅速介入调解。他首先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指导年轻民警赖家俊查阅了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证据。在确认医生的治疗符合诊疗常规后,耐心地向李某解释了医生的诊疗依据和原则,以及输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最终,在孟文辉的调解下,李某撤销了对医院的投诉。这起医患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这类调解需要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参与调解的民警赖家俊在纠纷复盘会上记下这条宝贵经验。

培养纠纷化解“新力量”

在“老孟调解工作室”的墙上,“争、退、容、忍、让”五字诀格外醒目。这套融合军旅作风与调解智慧的“兵法”,正通过“场景化教学”传承给新生代。

每当接处警情,孟文辉总把年轻民警推到前台,自己则在旁观察指导;深夜的纠纷复盘会,他带着青年民警逐帧分析,总结“最佳话术”。“调解是门实践学问,只有让年轻人浸在矛盾漩涡里历练,才能练出真本领。”近年来,从这里走出的5名调解能手,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如今,“老孟调解工作室”年均化解纠纷超千起,98%的矛盾纠纷不出社区。从摊位争夺到持刀纠纷,从医患矛盾到家庭危机,孟文辉带领的“调解新生代”,正用青春智慧续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如他常说的:“每化解一个矛盾,就为社会和谐多系上一粒纽扣。”在这位“金牌调解员”的传帮带中,更多的“平安纽扣”正在年轻民警手中编织成型。

  来源:江西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