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棵树”到“六子同心”

2025年06月20日 09:51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在万安县,流传着涧田晓东“六棵树”的红色故事——六个年轻人投身革命时,亲手栽下了六棵桂花树。这六棵坚毅的树,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抗争,象征着团结、坚韧与希望。如今,“六子同心”调解法在司法调解领域发挥着强大的效能,其强调案子里子、思想根子、矛盾引子、利益盘子、调解方子、结案样子,如同涧田晓东的“六棵树”扎根大地,从各个维度深入剖析纠纷,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炎炎夏日,火伞高张。梯田里,水稻正在蓬勃生长。站在涧田法庭的院坝前,望着巡回审判车在田埂上留下的深深辙印,我思绪飘飞。这时,小王递来刚印好的《民法典漫画图解》,我轻轻摩挲着扉页上烫金的“司法为民”字样,恍惚中,宝山乡的许大爷那张颤抖的纸条又在这炽热的夏日中浮现。

“都说养儿防老,咋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许大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缓缓划过纸条上的电话号码,仿佛在抚摸被岁月无情侵蚀的年轮。二儿子抱怨许大爷动用了自己存的家用钱,几个儿子也为赡养的事生出了隔阂——这位八旬老人用几十年的时间编织起的亲情大网,终究还是被现实撕出了一道道裂痕。

“咱们请村里的老支书一块儿来评评理。”干警康远剑打开“六子同心”调解案例库,其中的一些案例似乎让大家找到了方向,我也看到许大爷眼底泛起了一丝希望的光亮。夏日里,泥土墙上的蛛网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好似在呼应着某种古老而庄严的契约。与乡干部一起完成许大爷家的诉前化解工作后,檐角的麻雀欢快地飞向蓝天,大爷布满皱纹的眼角终于舒展开来,如同暴雨后初晴的溪流。

“叔叔,您家这农活忙得还顺利不?”这句带着浓浓乡音的问候,是我们入户倾听百姓诉求的密钥。在宝山乡的土坯房前,干警们搬来小马扎,用地道的方言与村民拉家常,让庄严的法徽在袅袅炊烟中变得温暖亲切。土地边界的争执、婚姻生活的裂痕等纠纷,都在“乡音热线”的叮咚声中,如融入春泥般渐渐消散。“六子同心”调解法贯穿于我们与村民的交流中,如同涧田晓东的“六棵树”守护村庄一样,守护村民的和谐生活。记得在武术乡回访时,乡里的任大叔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法官们踩着满脚的泥来到家里,把道理给我们讲得明明白白。”他身后新砌的院墙上,爬山虎沿着法治的藤蔓肆意生长。我们巡回审判车的辙印里,承载着39户人家的喜怒哀乐,21件诉求的起伏,还有100多个关于合同条款的叮嘱。

暮色降临,巡回审判车再次缓缓启程,车灯照亮前方蜿蜒的村道。我翻开民情日记,笔尖停留在“六子同心”调解法上。忽然间,我明白我们裁判的不只是冰冷的法律文书,更是万千家庭的悲欢离合。如今,“小事不出村”的承诺在每一扇敞开的家门里悄然生长。“六子同心”调解法和“六棵树”的精神在此交融,我们让法治的种子如“六棵树”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