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办案 情暖民心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法庭庭长王婧

2025年06月03日 09:50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每个工作日晚上七八点,她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她带队上门帮助600余家企业预防化解法律风险,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如我在诉”的情怀,用心用情化解劳动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她,就是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法庭庭长王婧。2019年以来,王婧累计办理民商事案件2138件,无一发回、无一错案、无一信访,审判质效位居全省法院前列,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荣获“全省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2025年4月,她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们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这是2017年,刚成为审判员不久的王婧,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也成了之后多年她践行司法为民初心的工作宗旨。

“案子是要终身负责的”

“9点15分,绿地公司;10点30分,晶科能源公司……”走进王婧的办公室,她办公桌上的日历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开庭、调解、走访企业、倾听诉求……她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

王婧今年38岁,自2010年10月进入法院从事审判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从记录庭审、送达文书的书记员,到2013年成为助理审判员,再到2016年成为审判员,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王婧至今还记得,作为助理审判员第一次参加广信区人民法院的庭审评查时,一个评价让她备受鼓舞,“没想到外表看上去柔柔弱弱,却有这么强的庭审驾驭能力。”这样的结果得益于王婧庭前的充分准备和对整个案情的了解。

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也是王婧从民事庭到行政庭的转折。法律条文不一样、审理思路也不一致,怎么办?“学!”王婧“搬”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涉及各行政机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一系列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逐字逐句研读,又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和前辈请教、翻阅之前的案例……

如今,38岁的她早已褪去青涩,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资深法官,这份认真负责一直没有变过。2024年11月下旬,她审理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案标的7000余万元,案情复杂,争议较大。下午开完庭已是晚上6点多,她吃了一碗泡面,就埋头分析7沓厚厚的卷宗,检索法答网和案例库,思考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直到凌晨1点案件理出头绪。第二天上午,她就立马组织合议庭成员讨论案件。

“当你成为了一名法官,你所承办的案子就是需要终身负责的。”采访中,这句话被她反复强调。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旭日法庭是全省首家集“访、调、诉、执、破”于一体的专业化商事法庭。2022年5月,旭日法庭搬到企业家门口——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创科技城,同时挂牌了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事法庭,负责辖区内的涉企纠纷案件审理和执行等工作。

这里入驻企业有3000余家,就业人员6.3万余人,每年涉企案件近1000件。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王婧创新举措,推动司法服务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预防”。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我们要为他们‘治未病’。”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捷化的司法服务,王婧创新推出了涉企服务“135”工作法、涉企纠纷“三步走”解纷模式,巧妙运用分案处置方法和全流程要素式审判工作机制,推动辖区案件高效快速办理,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她推动设立“重点企业法官工作站”,为60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抓好生产经营。在工作之余,王婧还组织法庭干警编写《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月报》,选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内容涵盖企业用工、合同履行等企业高频风险点。2024年,上饶经开区企业涉诉纠纷同比下降近20%。

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法庭全体干警勇于担当、团结干事,共同推动法庭审判执行、内部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法院前列。2023年11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法庭获评“全省优秀法庭”。

“把判决书写成民生答卷”

“我们不仅仅是处理大案,更多的是贴近群众身边事。”在案件办理中,王婧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用真诚诠释司法温情。

2023年7月,某汽车生产企业因经营困难,与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金390余万元。公司资不抵债未履行支付义务,员工们批量起诉,情绪激动。

“一纸判决容易,但工人的权益却可能无法真正兑现。”王婧深知,200多名员工背后是200多个家庭,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纠纷,将极大地影响这些家庭的正常生活。她没有简单下判,而是组织团队分头行动:一边组织法庭干警分别召集员工代表和企业方座谈,安抚工人情绪,寻求解决方案;一边及时向当地党委汇报案件情况,协调人社、市场监管、工会等部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产情况。

经过半个多月的细致工作,他们终于理清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账务和债权债务情况,企业及时收到280万元货款。王婧积极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企业先行支付所有工人70%的补偿金,剩余部分双方同意延期支付,“看到工人们拿到钱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她更加坚定了“把判决书写成民生答卷”的信念。

这样的案例在王婧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2023年,她处理了一起老员工追讨提成案。调解、仲裁、调解……大半年的时间,王婧反复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反馈,最终达成了和解。考虑到该员工已在外地找到新工作,王婧最终通过线上调解,让双方远程签署了协议。“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她说。

  来源:上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