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普法 让法治教育活起来

2025年04月25日 10:44 编辑:夏宇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4月18日,在横峰县禁毒教育基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案例,生动揭示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危害。这一教育基地的建成,是横峰县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深化,近年来,横峰县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平安建设总体布局,通过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创新形式开展校园普法、建设家庭协同监督网,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沉浸式体验

筑牢禁毒防线

在横峰县禁毒教育基地,吸毒人脸AI动态变化模拟演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当体验者站在设备前,随着模拟程序的启动,原本正常的面容逐渐变得憔悴、扭曲,皮肤松弛、斑点丛生,直观地展现出吸毒对人体面容的严重危害。

基地内设有历史回顾厅、毒品危害厅、VR体验厅等多个主题展厅,工作人员通过图片、影像、仿真毒品模型以及沉浸式科技手段,全面展示毒品种类、危害,回顾禁毒斗争历程,呈现来之不易的禁毒成果。此外,基地还设置了禁毒知识竞答、虚拟现实体验等互动项目,让参观者在参与中深化对毒品危害的认知。

“现在体验的是VR毒驾模拟,戴上设备后,你会立刻感受到眩晕和失控,让你真切体会到毒驾的恐怖!” 在VR体验区,横峰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队长刘孝孙介绍。

自2022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该基地已接待超过2万人次参观学习。全县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观展、体验、参与主题活动等方式,切实增强了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除了禁毒教育基地,横峰县通过打造各类法治教育基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教育网络。目前,该县已建成禁毒教育基地、“童心港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少年警校班”校园法治实践基地等4处法治教育阵地,通过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维权帮教、法律咨询、跟踪回访、法治宣传等活动,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创新形式

让法治入脑入心

今年3月31日上午,在兴安学校某教室,一场沉浸式“法治实战演习”生动上演。

在民警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模拟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全流程。从现场调查、证据固定到矛盾调解,每个环节学生们都严格按照真实法律程序操作。“这个视频要作为关键证据保存”“调解时要注意双方情绪”,民警不时给予专业指导,确保演练规范有序。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通过这次活动才知道,我们遇到问题时该向谁求助、该怎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生张某参加活动后表示。

今年以来,横峰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教体、公安等部门,精心组建了一支专项普法团队。这支团队深入横峰县第二中学、横峰县兴安学校、横峰县职业中学、横峰县钟山学校等,广泛开展“法治护航成长”系列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3200余人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法治防线。

此外,近年来,横峰县司法局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普法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横峰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推动公安民警、法官、律师常态化入驻校园,实现普法教育与德育智育深度融合。 

多方发力

强化家庭教育保护

近日,横峰县人民法院铺前人民法庭调解了一起离婚案件。

原、被告2004年结婚,育有两子,因琐事频繁争吵致感情破裂,男方起诉离婚。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次子正处初三关键阶段,深知离婚对孩子影响巨大。调解时,法官积极引导双方冷静处理,妥善安排抚养探望事宜,并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提醒关注孩子成长,并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提醒父母关注其心理与情感需求。

这一案例是横峰县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县着力构建“法院引领、多方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由县委政法委统筹协调,联合县妇联、团县委等多家单位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小组,出台《关于建立横峰县少年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形成专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司法实践方面,横峰县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市率先使用《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近年来,该院妥善处理家事案件277件,调撤率77.98%,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66份,开展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疏导19次。

与此同时,横峰县人民检察院则建立“三级分类”干预机制,根据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程度分级发出告知书、提醒书和指导令。该院通过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发出司法建议、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等举措,将家庭教育指导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

据悉,下一步,该县将探索建立乡镇校园普法责任制,县委政法委和教育、司法等部门将制定《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校园普法年度考核指标及部门协同清单,推动校园普法从“活动式”向“常态化”转变。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