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不知道,改了才晓得这个‘三格式化粪池’的好处!一点异味都没有,既环保又卫生。”近来,婺源县紫阳镇西坑村村民朱元新谈起自家新改的三格式化粪池,连连称赞。
此前,西坑村“厕所革命”推动半年多,村民嫌麻烦对改厕不以为然,村里452户改厕任务只完成170户。事情转机得益于西坑村有了“好商量”协商议事会。“我们请来了专家现场科普,并提出改厕通过给予1500元每户的奖补。”村支书叶进泉说,自村里建立了“好商量”协商议事会机制后,村民代表、村干部、政协委员对“厕所革命”推进难题一一协商解决。仅仅半个月,西坑村完成改厕230多户,总数达到400余户。
西坑村依托“好商量”议事平台助力基层治理的做法,只是婺源县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之一。自全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婺源县在市政协有力指导和县委坚强领导下,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起步稳、步子实、效果好。
婺源县委高度重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4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对全县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党组书记、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婺源县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中共婺源县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婺源县委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全县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政协各专委会设专职副主任,成立了18个乡(镇、街道、园区)政协工作联络组,任命了乡(镇、街道、园区)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并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园区)科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
婺源县政协科学部署,学习先行,以组织参加全市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培训班为契机,持续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理论学习,并召开县政协党组会、主席会交流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组织试点镇、村代表赴江苏江阴、睢宁等地考察学习,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婺源实际,确定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制度模板,明确平台建设标准和议事流程;下发了《“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规则(试行)》,建立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规范文本,为婺源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重点、全面铺开、整体推进”,是婺源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的原则。该县选择在紫阳镇、江湾镇、赋春镇等8个乡镇、街道进行重点推进,并将县人民医院作为县直试点单位。在重点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比选,将紫阳镇西坑村、赋春镇严田村这两个“群众基础好、协商民主意识强”的村确定为婺源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试点村,以增强带动示范效应。
“完善机制、多方参与”,是婺源确保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婺源将市、县政协委员下沉到村和社区,指导服务“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同时,经县直有关职能部门推荐,建立了40人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专家库,安排专家库成员参加镇村“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提供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咨询,确保基层协商民主成果的科学性。
聚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堵点,围绕基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等重点事项,一位位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在“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上相遇,成为了一次次议事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每一次都有思想的碰撞,每一次都有良好的收获。从“为群众做主”,到“让群众做主”,极大地提高了群众代表参与的积极性和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婺源县、乡、村三级联动,已建成“好商量”协商议事室200个,召开“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156次。
“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实现了共商共议、共建共享,村里的事情不再是村委会说了算,让老百姓一起商议决定,有商有量工作自然好推动。”该县紫阳镇党委书记陈跃对“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带来的成效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