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 16:40 编辑:张源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牵线·搭台·唱戏
——秦峰镇“党建引领综合治理”从“独唱”到“合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和治理体系的中心。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农村走善治之路、党组织服务如何从“粗放型”转向“个性化”?秦峰镇党委探索通过党建引领综合治理模式,汇聚党员力量,凝聚网格合力,实现从“便民服务”到“特别定制”服务的飞跃。
(一)组织牵线,为民服务“有态度”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秦峰镇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建机制。在“三级党建”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综治维稳工作,由党建引领建立“镇、村、组”三级包抓信访机制,充分发挥三级党组织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作用,对重大信访问题、遗留历史信访件、急难险重事件上,做到“有组织管事,有组织理事,有组织办事”,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百姓诉求有接待,便民服务显成效。二是建队伍。将综治维稳队伍结合“党员义工”队伍设岗定责,11个行政村组建11支“平安夜巡”队伍,发挥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各方力量,协助村级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服务群众到“家门口”,联系服务群众是“零距离”。目前,全镇“夜巡”队伍人员共整合了110余名志愿者力量,充实了镇村两级综治维稳力量。三是建阵地。以党小组为单位,将网格纳入,将党员义工纳入,分批次打造“党小组”阵地,涌现出秦峰村“爱心小屋”、占村村苗山党小组等凝聚力强、号召力强的志愿者驿站。以阵地为堡垒,同步也在探索党小组长、理事会长“一肩挑”新机制和新模式,结合党员志愿服务完善党内外帮扶和关怀机制,健全现有的基层党组织治理网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村民有序参与。
(二)综治搭台,网格管理“有力度”
秦峰镇通过将全镇11个行政村党组织内党员同镇域49个网格73名网格员、专干、管理员相嵌,将党建、信访维稳、环境整治、应急管理等工作统一纳入全科网格管理,把组织生活开展在网格内、把“三会一课”开在网格内、把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内。一是带队伍。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示范岗”为依托,让党员参与村级各项事务,亮身份、践初心,打造一支“红色服务”志愿队伍,同时实现“大事小事有人问,急事难事有人管”。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根据49个网格共划分成立临时党支部20个,设党员示范岗20个,以网格党员示范引领群众,共吸纳志愿者超300余名,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立规矩。实行农村党员“十二分制”管理机制,参照交通警察部门对驾驶员驾照违章计分方式,围绕农村党员日常行为,设立若干项目,量化记分标准,记分总值为12分,每出现一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行为,对该党员进行相应分值的记分,并给予处理。结合“党员义工”志愿服务的开展,鼓励党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规定每位党员每年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扶贫解困、综治维稳等工作完成年度内承诺事项,作为年底考核、“七一”表彰等评先评优的依据。积分制考核机制一并也将近三年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全部纳入,并要求全年至少参加四次志愿服务以上,方可上报镇党委审批,列为下步发展计划,确保在源头把好党员“素质关”。三是保稳定。落实建立“平安秦峰”为中心,结合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由“网格员带着党员,党员领着群众”巡,结合确保辖区内治安持续平稳、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辖区和谐稳定为重点,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在辖区各村建立“平安村”,成立“夜巡队”,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与派出所开展联勤联防,在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员管理等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网格化党建实现了村级活力的多维度激发,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占村村建立中心户长制,由组织推荐或村民自发选举出管理自己的中心户长,人均包保20户群众,让“说得上话、管得好事”的户长协同村干部管理门前三包、处理矛盾纠纷等,用“群众自己管群众”的方式,让基层治理的触角更深入、更贴近群众。
(三)党员唱戏,志愿服务“有温度”
由党建牵头,搭上综治“大网格”平台唱大戏,推出志愿服务一体化,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做到群众“有问必答、有需必应、有难必帮”。一是定基调。按照上下联动、纵向到底、一体推进的思路,在镇、村、组三级网格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党小组活动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平台,把党员义工加入、让志愿服务精神开花、把中心工作融入,定好服务总基调,讲好基层故事。二是踩节奏。以每月“主题党日必修课”为重要活动载体,创新“党员十二分制”等管理机制,注重突出党内外关怀机制,让组织生活“更走心”,志愿服务“有温度”。比如,夜巡常态化,11支“党员义工”队伍每月实行“逢号”行动,穿红马甲、带红袖章、拿手电筒,保辖区安全稳定;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坚持夜巡机制,持续保持“零容忍”态度,对聚众、赌博的及时劝阻,坚决打击,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推行“我是党员我带头”,形成“干部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村民做”的良好氛围;服务常态化,注重开展党内外双关怀活动,将志愿服务与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与群众紧密相关的服务工作中,让党组织存在“最关键、最需要”时。
三是谱旋律。秦峰镇通过将党员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强化党员管理,深化综治网格,优化志愿服务,培育出一批“平安夜巡”“青蜂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片人的灯塔效应,让党员带头引领推动乡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