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干部帮我跑前跑后沟通协调,我家建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解决了,等这个雨季过后,我们就按镇里的要求开始建房。”余干县玉亭镇排岗蔡家村村民蔡国兴见到下村来回访的司法干部李仁才连声道谢。
“是石山前坊村的刘端英吗?我是玉亭镇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今天下午会在家吗?我们准备下午3点再来村里,继续调解你和邻居家的出路纠纷。”已经70多岁的刘端英接到镇信访办吴录丁的约访电话激动得热泪盈眶。
近段时间以来,像这样进村入户对群众信访问题跟踪回访、主动约访、帮民调解的现象在余干县玉亭镇屡见不鲜,已成常态。而正是这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先手棋,让玉亭镇党委、政府下活了信访这盘棋,也让该镇上访群众越来越少。
该镇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创新信访机制入手,采取党政班子成员和信访干部轮流接访、主动约访、进村下访、跟踪回访的“四访”机制,开创信访工作新格局。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辖区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并及时做到早介入、早解决。而对一些不能马上解决的难题,且可能演变成越级访的积案,采取领导包案负责制,跟踪督办,全力调处。同时按照网格划分,结合当前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规定镇、村、组干部和各村网格员每周六必须走村入户,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在一起劳动,在走亲连心中,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带上来,在群众家门口解决群众烦心事,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该镇还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先后引导多名乡贤能人组建了第三方调解志愿者协会、“三和”调解工作室,并聘请在群众中口碑好、威望高的退休老干部舒武明成立了“老舒”调解室。正是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让许多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在基层就迎刃而解。截至目前,该镇辖区的调解协会、工作室等共吸纳法律专家、社会贤能等80余人,招揽志愿者150余人,并积极通过“用身边的人调解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方式调解矛盾纠纷300多起,免费提供心理辅导2300余人次、法律咨询3500余人次,受到了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