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创新机制推进社矫工作规范化

2020年05月21日 10:31 编辑:张源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7月1日,社区矫正法将正式施行。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省份之一,江西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探索之路,即将进入全面依法的崭新阶段。

  从率先创建社区矫正中心,到全面试点社区矫正官;从佩戴GPS定位手环,到联动监狱戒毒民警推动刑罚执行一体化;从出台规定破解工作难题,到如今提档升级迎接新法的到来……江西社区矫正工作在执法规范化、教育专业化、监管智慧化上持续发力,不仅维护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而且创造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江西品牌”。

  破解瓶颈:全国率先建县级监管中心

  2010年1月起,全省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工作开展伊始,就面临基层基础薄弱、司法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欠缺执法经验等一系列难题。

  为破解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瓶颈,汇聚多方力量,省司法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提出在全省创新建立社区矫正县级监管中心的构想。2011年,在赣州市先行开展试点,全市18个县(市、区)建立县级层面的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由司法局分管副局长兼任中心主任;组建专门执法力量,由司法局3人、公安局2人、法检各1人组成;建立统一的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设施配备。

  建立县级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解决了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衔接配合问题。

  据南昌市东湖区司法局副局长李乒介绍,在财政支持下,东湖区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区社区矫正执法中心新办公场所,占地300平方米,设有警官法治教育、心理咨询、团体活动、集中学习等教育功能区,并配套下达司法所、外联帮教基地的远程信息化帮教系统和视频指挥系统。

  据江西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魏淑燕介绍,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已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果。

  规范执法:十年来依法收监执行745人

  全省各地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程序和内容,着力破解社区矫正对象追逃、押解、收监等难题,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

  黎川县的黎某因犯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不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被县司法局给予警告三次。

  2019年1月,黎川县检察院在刑事执行检察过程中发现黎某被县司法局给予三次警告,认为黎某不适宜继续进行社区矫正,遂向黎川县司法局发出《收监执行检察意见书》,依法建议提请对黎某撤销缓刑。县司法局收到检察意见书后,遂向原审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2019年1月28日,黎川县法院依法对黎某作出裁定,撤销对黎某宣告缓刑4年的执行部分,收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三年。

  我省先后出台了23项相关规章制度,编撰了社区矫正执法手册,从执法程序、执法内容、执法标准等多个维度,全面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十年来,全省共依法收监执行745人,做到了应收尽收。

  教育矫正:量身定制矫治方案

  为了让迷途浪子回头,我省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坚持科学矫正,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教育矫正质量。

  今年5月初,瑞昌市司法局润心分会举办了一场社矫外出学习教育活动。20岁出头的周某是分会的骨干力量,从活动筹办到现场安排,忙前忙后。周某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前的抵触到成为热心义工,得益于司法局给他量身定制的一份“教育矫治”方案。

  瑞昌市司法局社矫科负责人饶思罡介绍,2019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的周某,进入高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饶思罡得知,周某系因朋友义气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被法律惩处。

  司法所首先通过针对性法治教育、知心答复、贴心关怀等实际行为,使周某认识到法律界限,并严格谨守法律红线;其次,通过各种集体性的劳动活动,让他体会集体氛围之余,也磨除他的“匪气”;最后,引导他使用自己的能力,在成就中找回自己,找到方向。

  如今,在周某身上发生很大变化,平常主动投入到社矫当中,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加防疫志愿者队伍,并且联合其他志愿者共同筹集善款1.6万余元。与此同时,还参与社区卡点防疫值守、排查体温、宣传劝导等行动当中。

  在南昌,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爱国主义、法治、心理健康特色主题教育,将教育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了不同类型社区矫正对象的精准矫治。

  在上饶,“德法共建”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邀请上饶市朱熹书院的潘期尧院长授课,让社区矫正对象明礼义、知廉耻、讲道德、守纪律。九江市浔阳区司法局积极推动“穿红马甲”项目,目前已有1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加入义工队伍。

  智慧监管:推进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

  在南昌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信息监管中心,大屏幕的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矫正对象所在的位置。工作人员只需在系统中输入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的姓名,屏幕就可显示该对象的位置和当前状态。通过手机短信,将法律知识、相关规定、组织公益劳动和学习教育通知等发送到社区矫正人员的手机上。

  南昌市社矫数字品牌只是智慧监管的一个缩影。为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今年4月,省司法厅再次印发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于2022年年底前实现全省智慧社区矫正中心100%建成。

  据魏淑燕介绍,近年来,全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第一批在全国范围内研发运用了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执法平台。此次在全省推进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旨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数字赋能、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执法规范化、监管智能化、矫正精准化、帮扶社会化、保障标准化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新航驿站:探索新路子做大“帮扶圈”

  南丰县以“政府主导、自主经营”模式,协调县财政投入资金15万元,将位于城郊的一栋闲置办公楼进行整体改造,打造成集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一体化综合基地——南丰县橘都新航驿站。

  “新航驿站”的创建不仅解决了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学习劳动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率。来自省司法厅的数据显示,十年来,我省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我省按照“政府主导、实用管用”的原则,通过政府划拨、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等方式,集中力量推进省、市、县三级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搭建集学习教育、集中劳动、过渡性安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平台。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基地1个、市级基地36个、县级基地138个。抚州市东乡区建设的“新航驿站”成为全省首家省级示范基地建设。

  上饶政法网(http://www.srzfw.gov.cn)

  来源:江西政法